-
中国画中的名人字画怎么挂
中国画有一个挂的问题。挂画者,用画也。画挂在哪里,也是一门学问。 二十多年前,我去考察刚刚落成的北京香山饭店,住了几天,我看到这里的客房布置都是名家手笔。然而画一只大老虎张口对着豪华的双人床,总是让人不安的。 以往,首都的大建筑里曾挂过不少名人字画,然而许多大堂有它非常厚重的建筑风范:空间的高度,考究的材料,精心设计的建筑图案等等都体现了他的分量与气势,特别是层层叠叠的雕花柚木线、凹凸有致的墙体结…- 0
- 0
- 0
-
书法作品提款、落款常识
一幅较为成功的书法作品,笔法和字的结构是主要的。在行,草书中,整幅作品的章法(布局)显得尤为重要。行、草书变化多端,丰富奇彩,意到笔随。一副得意之作,更是书写者苦心经营的结果。在这里我们谈到的章法是书法艺术欣赏的总体观。通篇结构,引领管带,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各尽意态,气运流动,起伏随势,笔毫捻转,巧布虚阵,寓情寄意,都是章法的组成部分。当你站在这样一幅法不越于理,妙不超乎真的作品面前,真会让…- 0
- 0
- 0
-
当下的书法向何处去?
当下的书法向何处去?书法的生态发生了哪些深刻变化?这些问题是真的不得不面对,不得不思考,这真是一个严肃而严重的问题。 书法进入20世纪以来,关于书法本质的追问及它的现代性转换问题,学术界、艺术界从未停止思考。从梁启超、王国维、宗白华到当代的启功、金开城、王岳川等先生均有宏论高见。郑晓华先生在其《全球化:危机下的沉思》的文章中有一段非常有意味的话,不妨抄录下来:“书法挺过了一次次浩劫,20世…- 0
- 0
- 0
-
2009年中国书法年度报告
2009年中国书法年度报告(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 撰写) 前 言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大庆之年。在共和国华诞的焰火中洋溢着书法点线的光彩,笔飞墨舞中凝结了书法人对祖国生日深深的祝福。 2009年,中国书法进入了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书法的传承与保护引发了人们更多的思考。书法创作中模拟跟风现象明显,围绕简帛书法的研究与创作等话题成为关注对象。各种展览活动…- 0
- 0
- 0
-
流行书风孙伯翔访谈录
自清中叶以后,碑学中兴,一时习碑者蔚然成风,名家辈出。碑学的兴起使人们一度忽视了帖学的发展,最近十几年,随着人们(特别是高等专业院校及展览)对帖学的重视,习帖者日众,有人甚至预言,当代是帖学的中兴时期。其实,无论碑学还是帖学都是书法传统的积淀,都是我们应该好好继承的。艺术就怕盲从,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采访孙伯翔先生,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编者 一种书风,在当代形成一种潮流,或许并不难。近30…- 0
- 0
- 0
-
名家信札书画收藏五要素
一、为何应当重视名人信札的投资收藏 信札又称书信、手札和尺牍,而所谓的名人信札,即是指包括政界、军界、文化界、艺术界和学术界,特别是书画界大家们所书写的书信。 那么为什么名人信札自古以来就是众多收藏家们雅玩珍藏之物,并且现在也越来越受到书画投资收藏爱好者的青睐呢? 首先是在名人信札中,往往会自然地流露出外人一般难以体会到的这些大名人所各具特色的真情实感。这是由于信札大多为私…- 0
- 0
- 0
-
中国书法人物林岫:访谈内容节选
毛羽:您说人生有六乐(读书、著文、出游、赋诗、作书、写画),把读书列为首位,是基于何种思考?您如何看待书法家的读书功? 林岫:读书是为了积淀自家的“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之所以成为世界巅峰,是因为崛起于青藏高原;在谷地拔起的山高度终归有限,基础使之然也。与其一生盲目,胡乱碰撞,莫如退而结网,沉下去,用三十年的时间既磨练技巧,又积淀自己的青藏高原。古今中外的成功者大抵如此,所以我很喜欢规劝书界年轻人…- 0
- 0
- 0
-
书法展览当代书法创作目的和观念的变异
中国书法在结束了“依附(非纸)时期”进入“纸时期” ①以来,其发展的主要内在动力是书法艺术创作审美自觉意识的深化和升华。这种内在动力又与书法家的天赋、性情、功力、学养等因素构成互动,共同推动书法艺术创作的前进。而创作幅式的翻新变化是这种互动的外化表现之一。就书家的天赋、性情等来说,愚向来以为,有些人是不适合甚至可说不可能写好行草书的,历史上及今天无数的书家及学书者都印证了这一不是真理的“真理”。 …- 0
- 0
- 0
-
宣纸的尺寸规格:平方尺与厘米换算
中国书画的市场交易中,大多是按书画的尺寸来算价格的,就是传统说的“平方尺”为计价单位。而由于中国书画在形制上的纷呈多样,“形制”与“平方尺”之间又有着某种行内约定俗成的换算关系,而了解和掌握这种关系之间的换算,对书法者和投资购买名家书画都会有较大的帮助。 书画尺寸对照 : 宣纸规格: 八尺 六尺 五尺 四尺 三尺 二尺 对应…- 0
- 0
- 0
-
大书法家柳公权书法趣事
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 0
- 0
- 0
-
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书法批评?
定慧不久前,在《批评界》上读了嘉树先生的《我们面对的是―个什么样的展览》一文,感触颇多。 嘉树先生的文笔可谓好矣,文章在嘻笑怒骂之间,扬扬洒洒,表现出了良好的文字功夫和才气,我是一口气读完的。我想大部分的读者也会是一气读完的,读后一定会有一种痛快的感觉,因为这篇近似于骂人的文章似乎说出了许多人一直想说,但又说不出来的东西,加上尖锐甚至刻薄的文字,至少在读的时候,会让人觉得痛快酣畅,真有种骨梗在…- 0
- 0
- 0